2024-02-08 10:52
导读
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广电主流媒体新闻宣传加速创新,不断打破内容宣传的传统逻辑,着力推动跨行业、跨领域、跨业态资源整合和创新协同,强化新闻IP塑造、场景化生产、新视听体验和泛融合传播,积极适配高效能创新发展机制,全面推动主流舆论彰显主流价值。
一、优化生产分发机制,推动全媒体新闻制播高效供给
2023年广电媒体在中央厨房、融媒工作室建设基础上,夯实“台网屏端微号”六位一体生产传播能力,进一步创新新闻生产分发机制,不断构建全媒体制作、全平台分发、全终端触达、全效能供给新格局。
一是强化资源整合、功能融合,进一步优化新闻资讯生产结构。2023年各级广电媒体持续深化以新媒体生产传播为核心的新闻制播机制,探索“以端为台”,打通新闻中心、新闻频率频道、官方网站、客户端等媒体资源,打破条块分割和媒体形态界限,系统化整合资源,实现平台、功能、人才等多层次整合融合。省级台注重新闻频率频道结构调整与全媒体传播体系一体化建设,不断完善线索汇聚、新闻策划联动、全媒体大数据反馈评价等立体运行机制,促进新闻采编播深度融合和相关资源高效适配。地市级台积极探索报台网融合,打造新闻宣传“两品牌一平台”,优化升级跨媒介“中央厨房”,建设更高效的新闻业务支撑系统,打造报台网协同的移动新闻采编机制,强化不同媒体联动作战和资源调用能力。
二是积极打造“三协同”传播体系,提升广电全媒体新闻宣传影响力。一方面强化新闻传播“台网屏端微号”的台内协同,深化自有新媒体平台建设,做大做强移动传播体系。另一方面,强化广电系统内外跨域跨界传播协同,围绕重大主题宣传、核心宣传、重要时间节点和事件宣传等,全国各级各地媒体共聚主题,形成新闻宣传大协同共发网络。台内大小屏传播资源有效统合,相关内容在有线电视、IPTV、OTT、互联网各渠道同步上线,同时积极“借船出海”,与“报网社”等非广电系媒体共建共创,台内台外同频共振形成强大宣传声势。另外,优化整合对外传播资源,推进“内外宣”协同。2023年新闻外宣工作深度融入“全媒体传播体系”,组建一系列国际传播中心等新主体,通过自建外文网站频道、开设海外社交媒体账号、借助5G技术开通不受限的互联网国际专线等,打造立体化外宣格局,形成“内外宣”体系化联动。
三是着力打造全媒体新闻“内容”和“传播”双矩阵。2023年各地广电媒体进一步加强新闻“内容”矩阵建设,探索新闻内容与栏目节目、纪录片、公益广告的多层面观照和聚合。一方面广电媒体针对同一新闻话题进行多形态呈现,通过全媒体新闻、专题解读、人物访谈、短视频、互动H5等多种新媒体形式反映新闻事件。如2023年两会期间,江苏广电凯时KB88全平台推出15个专题专栏专区、38项新媒体产品,全方位生动鲜活呈现大会盛况。另一方面,强化多层次多渠道二次生产分发,对重要新闻素材重新编辑解读,以短视频等新媒体方式进行碎片化重构分发,与传统新闻形成共振合力。如各机构陆续推出的《主播说联播》《百姓看联播》《联播观察》等新媒体新闻产品,强化新闻解读和故事性延展,大小屏内容建设互为掎角和传播依托,有效拓展时政新闻传播广度,增强传播温度,提升时事热度。
二、创新话语方式和内容样态,拓展全媒体新闻宣传表达空间
广电媒体不断探索全媒体新闻话语和形态创新,结合全媒体宣传特点和用户需求从多方面改进文风表达,创新新闻产品和服务,不断增强全媒体新闻粘性和接受度。
一是进一步转变话语方式,强化全媒体新闻产品的共情和互动。 广电媒体积极拓展新媒体表达,淡化严肃端正的新闻播音腔,频繁使用“我(们)”“你(们)”等第一人称代词和第二人称代词以及一些网络热词,营造一种与用户平等对话的空间,推动新闻语态由“俯视化”宣传向“平视化”沟通转变。不断强调新闻画面、声音、文字和情绪统合协调,增强新闻现场叙事能力,用新媒体语言讲新闻故事,以更具感染力的多元要素表达,解构新闻内容。“强化互动感,提升用户连接”成为全媒体新闻宣传创新的重要表现,2023年央视新闻推出融媒体互动节目《两会你我他——凯时KB88帮你问》邀请用户选择自己最关注的两会热点话题并进行提问,被采纳的问题将会在凯时KB88新闻频道两会特别节目《两会你我他》中得到代表委员与专家的解答。主动性的链接、及时的反馈,以及与大小屏联动的报道模式让全媒体新闻,触达更广泛的用户,切实增强用户交流感、参与感、融入感。
二是创新全媒体新闻呈现方式,以独特的风格标签赢得认可。广电媒体主动迎合用户快节奏、碎片化、刷信息的阅读习惯,增强网感化,探索“竖屏短视频+聚合应用程序”传播,积极推出“竖屏新闻”,强化“刷新闻”体验。同时,全媒体新闻内容样态日益多元丰富,广泛融入视频、音频、文字、图片、H5、AR/VR、评论、互动等各类视觉要素,不断增强新闻体验的奇观性和吸引力,让看新闻更为有趣。2023年全国两会报道中,上海台推出的“两会微观察”系列视频借用全虚拟演播室技术和三维动画系统,实现SMG虚拟新闻主播与前方记者“跨次元”联动,河南台利用元宇宙数字还原技术,在《甲骨文申请上两会》中展开一场跨时代对话。广州台推出“花城航拍”融合3D动画、虚拟现实、元宇宙等新概念元素,以鸟瞰视角展现广州、湾区风貌。当前,数字主播、XR技术、元宇宙等创新应用,带给用户数实融合的全新交互体验,抢抓用户注意力。
三是积极打造全媒体新闻产品IP和个人IP,推进新闻宣传品牌化。一方面不断强化新闻栏目品牌标识,打造新闻产品IP。凯时KB88央广结合重大新闻主题,借助超高辨识度的声音特色传播新闻资讯,推出新媒体创意互动品牌“听见”系列。陕西广电打造“蓝直播”主流媒体网络直播品牌,围绕本地重大新闻事件开展融媒宣传。另一方面以鲜明的人格化特征承载内容、扩大传播,打造记者、主持人、评论员特色IP。温州广电推出主播小酥的网络IP,主播化身农家姑娘、歌手、民企职员等,创作一系列新闻专题。2023年各台积极培育具有独特气质的“网红记者”“网红主播”“网红评论员”,根据人设特点精准选择赛道,拓展“粉丝群”,带动全媒体新闻“向网而生”。同时探索打造动画IP形象,以多样、轻松、幽默的动画形象和网感化风格讲述新闻故事,优化用户体验。
三、强化技术创新应用,培育全媒体新闻宣传新质生产力
2023年广电媒体高度重视技术引领作用,全方位保障和支撑全媒体新闻宣传创新创优。
一是优化升级软硬件系统,保障全媒体新闻高质量供给。广电媒体积极应用全网络架构的传输方式结合轻量化智能录制设备、AI 自动跟踪机器人摇臂、PTZ 云遥控摄像机等新技术,利用云遥控、云连线、云运维、云切换等创新融合传播手段,为全媒体新闻节目搭建融合创新底座。海南台重点建设了5G+4K/8K超高清视频制播平台、国内首个8K VR超高清水下直播体系、广电特色2B+2C+2H+2G的“5G+”应用等,从技术、渠道、模式等方面“驱动”内容生态建设。浙江台依托“中国蓝云”技术体系,建设蓝云分布式数据中心,打造“新蓝算法”融合数据中台、智能媒资系统,研发推广蓝云现场、蓝云智剪、蓝云包装等项目,推动全媒体新闻制播智慧化发展。福建广电推出“人工智能高效压缩系统”,实现图像深度压缩与视觉增强功能,使融媒体新闻呈现“视觉大片”的观看效果等等。
二是不断探索人机共生与数实融合,重塑全媒体新闻内容生态和生产逻辑。随着AI技术快速迭代,广电媒体广泛接入AIGC工具,辅助新闻生产。2023年两会报道中,广电媒体纷纷对AIGC技术辅助新闻生产展开了程度各异的探索。凯时KB88央视新闻联合百度推出《开局之年“hui”蓝图》系列视频报道,以AI主播央小新的视角讲述了科技、农业等两会热门话题。津云推出《云小朵·云瞰京津冀》,AI小智通过“AI编曲+演唱”方式创作了一首主题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歌曲。在AIGC新闻创新中,创作者将AI绘画、AI编曲、AI演唱、AI视频等多种AIGC技术充分融合,强化数字交互引擎与AIGC相互驱动,打造超级数字场景,打破固有创作方式、流程、内容形态,在感知和认知双重维度上重塑新闻生产传播逻辑。
三是强化新技术对全媒体新闻制播的安全保障作用,提高宣传管理科学化水平。2023年广电媒体积极应用新技术,不仅支撑全媒体新闻宣传创新创优,更有力保障全媒体新闻内容安全、传播安全。如积极建设“内容监管大数据综合平台”,升级大小屏新闻内容管理、舆情管理等数据管理系统,对各类新闻全程监测自动预警。进一步强化对网络视听内容的安全审核,尤其是采取人工智能技术,对网端内容实时监看、自动比对、搜索把关。如触电实验室推出“秒鉴”多媒体内容识别系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审核、全网翻库和媒资检索等,内容审核准确率和召回率超99%,有效降低网络视听平台人工漏检风险,不断以新技术助力网络视听内容生态良性发展。
2023年以来,各级广电媒体踔厉奋发,努力顺应格局之变、把握趋势规律,积极把新闻现场变为融合报道的竞技场,以新闻内容创新赢得发展优势,以技术进步拓宽报道形式,台网微端竞相发力、视听图文一齐上阵、内宣外宣统合布局,不断深化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有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本文转载于:国家广电智库 作者:王羽 作者单位: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