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时KB88·(中国)集团

2021年,中国智能媒体发展呈现哪些新态势?

2021-04-02  16:47

3月25日,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媒体研究院与新浪AI媒体研究院联合发布《中国智能媒体发展报告(2020-2021)》(以下简称“报告”),对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中国智能媒体生态新发展与新态势进行了全面盘点和深入洞察。

报告包括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盘点了2020年中国智能媒体发展的政策面、投资面、技术面、生态面与学术面;第二部分聚焦我国智媒应用生态,发布“中国智能媒体年度生态调查”结果;第三部分深度解读人民日报、央视网、光明网、新浪新闻等年度智媒案例;第四部分通过“中国智媒者说”板块辑录了智媒学者和业界专家的代表性观点,同时对2021年中国智媒发展态势进行展望。

2020年中国智媒发展大盘点

覆盖政策、投资、技术、生态与学术面

看点1:新基建、媒体深融提速,智媒发展全面迎来政策利好

2020年国家层面出台“新基建”、媒体深度融合等重要政策,从国家战略高度为媒体智能化指明方向。各大部委层面,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网信办、广电总局、文化和旅游部等出台人工智能发展利好政策,为“智媒+行业”强力“出圈”提供政策支撑。地方层面,多省市出台人工智能、媒体深度融合、智慧广电等政策,推进智能媒体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环境建设、应用市场等区域布局。

看点2:人工智能市场将超千亿,AI+媒体持续获得资本青睐

2020年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市场规模预计达到700亿元,年内智媒投资热点集中于人工智能技术与传媒领域的深度融合以及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的交叉赋能领域,AI+音视频/云游戏/VR AR/直播/大数据等成为吸金大热门,依图网络、亮亮视野、中科闻歌、乐相科技等持续受到资本市场青睐。

看点3:信息技术革命驱动传播巨变与全媒体“四化”创新

看点4:疫情催化媒体智能化,智媒“出圈”挺进经济建设主战场

2020年新冠疫情给信息传播领域带来历史性挑战,客观上加速了国内媒体智能化进程。疫情防控既为智媒创新提出了新命题,也为后疫情时代智媒创新提出了新方向,催化了“智媒+行业”的强力出圈态势,推动文旅、会展、政务等成为智媒赋能垂直行业、拓展传媒生态版图的试验田。赋能路径方面,智媒中台建设和智媒上云成为智媒平台化发展的关键部署。生态协作方面,国家重点实验室领衔推进智媒基础研究和应用示范,主流媒体集团与互联网商业平台间合作不断增强,AI开放平台百花齐放,共同推动了智媒生态的持续健康发展,彰显了智媒企业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潜力空间。

看点5:智媒研究量质齐升,诠释转向和思辨转向显现

最近五年,智能媒体研究成果数量和质量都显著提升。从研究热点和重点分布来看,2020年国内智媒研究一方面紧跟新冠疫情催化传媒业智能化升级的创新应用,对中央级及地方媒体智能化发展路径进行了解析。另一方面智媒研究主题逐步深入本质,诠释转向和思辨转向显著,对智媒生态解析、智媒发展内在逻辑、新型人机关系、传统媒体智能化转型、智媒伦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看点6:中国智能媒体年度生态调查(2020-2021)

“中国智能媒体年度生态调查(2020-2021)”显示当前传媒业智媒战略认知更加深入,各方面投入同比增长,人工智能技术在媒体信息采集、内容风控、内容分发等环节应用效果突出。智媒应用拉动用户规模增长,盈利能力仍需突破,专业人才缺乏、技术基础薄弱、资金投入不足仍是智媒转型三大挑战。

新型主流媒体和头部互联网商业平台是我国智能媒体生态格局中的关键力量,以智慧广电和智慧报业为主的主流媒体智能化发展以及头部互联网商业平台智能化发展路径已初步成形,二者持续竞合将形塑中国智媒生态的未来格局。

目前媒体智能化已初步形成三大模式: 智慧广电,智慧报业,商业平台智能化。

  • 智慧广电转型升级 2020年间,在强有力的政策引导与扶持下,我国智慧广电得以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融入广播电视各业务流程,催生出了智能视频修复、智能视频编辑、广电网络智能分发、广电云监管、多维度审核体系、广电公共应急信息智能服务等一系列智慧广电创新应用。与此同时,广电机构大力构建智慧广电生态体系,通过联动内外资源打造智慧广电可持续发展机制,助推智慧广电向纵深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当前已被应用到广播电视各应用环节,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应用生态。目前落地的主要应用场景有10个,分别是选题策划、媒资管理、生产制作、分发传输、运营管理、智能终端、监测监管、服务评价、运行维护、网络安全。
  • 报业集团智能化转型升级 在人工智能、媒体融合相关政策助推下,近年来中国报业智能化转型进程显著提速,目前已进入媒体融合“深水区”。整体来看,传统报业智媒建设经历信息生产单点环节赋能、采编发全链路智能支撑、中台驱动平台级产品对外输出三次进阶。 从总体格局来看,近年来中国报业的智能化发展在技术、资源、人才、体制机制、资金等方面已形成头部引领、中尾部跟进的整体态势。从智媒应用来看,智能化发展领先的报业集团以采集、生产、分发、审核为重点落地智媒产品,并不断向其它环节持续拓展。从智能化升级路径来看,智能化发展领先的报业集团立足自身实际,走出了自主研发、合作采买以及创投孵化等路径。
  • 商业平台加速智媒布局 领先互联网商业媒体平台在市场驱动下率先开启智能化升级转型,目前人工智能技术覆盖内容从汇聚、管理、生产到发布的全链路,智能应用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今年在疫情催化全面视频化的作用下,AI+视频也成为商业平台角力的新赛道。领先互联网商业平台不仅充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支撑自身全线业务体系发展,更可通过智媒云建设对外云化输出智媒行业解决方案,对提升媒体行业的整体智能化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目前,领先商业媒体平台通过5G、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智能技术群协同构筑起技术支撑体系,形成了完整的智能媒体解决方案,赋能内容从汇聚、管理、生产到发布的全链路。

2021年中国智能媒体未来趋势研判

看点1:2021年智媒技术、业务、生态都有望迎来新突破

技术方面,AI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GPT-3、Switch Transformer等大规模预训练语言模型以及科学计算、类脑计算、脑机接口、量子计算等交叉领域的新突破将为智媒创新应用拓展新空间。业务方面,智媒将持续发力,在服务重大宣传活动、赋能媒体深融创新、助力社会治理、推动媒体业破圈融合、拓展商业模式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智媒+政务服务商务”将成为创新主旋律与主力方向。生态方面,智能媒体产学研协同创新将持续深化,为智媒发展提供沃土。

  • 技术展望:AI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关键技术有望取得新突破 2021年,人工智能领域关键技术有望获得新突破,为智媒应用创新提供新动能。具体来看,AI基础设施中,云计算、边缘计算、AI芯片发展迅猛,数据的采集、运算能力将取得进一步突破。AI关键技术中,自然语言、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领域关注度较高, 尤其是GPT-3、Switch Transformer等大规模预训练语言模型获得突破,将深刻影响媒体产业的内容生产、内容推荐、内容审核等方面。AI交叉领域中,科学计算、类脑计算、脑机接口、量子计算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目前相关媒体应用尚待开发,为智媒新应用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 业务展望:“智媒+政务服务商务”将成为创新主旋律 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对传统新闻理念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在变革与重塑着新闻业态。展望2021,智媒业务层面的创新赋能将主要体现在服务重大宣传、助力疫情防控、重点应用创新、推动行业融合、商业模式拓展五个方面。
  • 生态展望:媒体生态格局重塑,产学研协作加强 智媒时代下,多元主体多面向竞合将持续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将不断深化,合力形塑媒体生态的未来格局。一是新兴主流媒体与商业平台作为推动我国智媒发展的关键力量,将会在自我革新、相互合作与竞争之中助推智媒生态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式转变;二是智媒伦理与传播规制问题进入大众视野,学术界开展了一系列前瞻性探讨,媒体平台相关实践将进一步落地;三是智媒人才短缺,亟待产学研通力合作,进一步完善智媒人才培养体系。

看点2:中国智媒者说

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赵子忠:【 未来全媒体的“四化” :内容海量化、流程云化、终端物联化、传播模式智能化 】

未来5年,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将会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引擎,这些技术应用到全媒体领域,将会形成“四化”的特点:一是全媒体内容“海量化”,5G带来的移动宽带能力提升会促使媒体信息采集能力、传输能力、信息存储能力、信息处理能力都大幅提高,在全媒体传播体系中,传播者、信息内容、受众、终端表现都会有更大的数据传输,更加丰富的内容信息形态;二是全媒体流程云化,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中,数据储存、运算和处理的云化成为媒体发展的趋势;三是全媒体终端物联化,当终端连入网络,在云计算和5G信息通道的保障下,每种终端都会成为一个媒介,全媒体终端形态将完全开放;四是全媒体传播模式智能化,全媒体智能模式下,人工智能深度参与内容创作,将从简单的数据处理到提供创作灵感的智能型参与。

微博COO、新浪移动CEO、新浪AI媒体研究院院长王巍:【人脑价值与智能效率平衡才能发挥智媒最大价值 】

人脑价值与智能效率平衡才能发挥智媒最大价值。智能媒体无时无刻不在创新与进步,它让我们拥有了更多感知世界的方式。当人工智能发展进入到更高、更复杂的阶段,我们又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智能化升级,意味着媒体运营效率的提升,以及对人脑的解放。但是,不能忽略的是,人是有情感、会思考的,人脑始终是新闻价值的判断者,所以我们必须在发展智媒的同时,平衡好人脑价值与智能效率的关系,只有协同发展,才能使人工智能赋予媒体更大的价值。

金兼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警惕“有点无面、叙事霸权”等智媒风险 】

在媒体智能化过程中,许多社会化媒体呈现出有点无面的报道特征,这对社会热点问题研判带来了一定误导,缺乏科学合理的事实依据,仅凭寥寥数人的观点、网民评论形成新闻报道,给平台、数据媒体的传播、政府部门的监管带来了风险和挑战。今后可通过发展社会化指标来真正对社会起到监测作用,带有情感型的、带有各种社会力量价值观导向型的媒体报道形式可作为补充手段。同时还需要警惕具有话语权、影响力的意见领袖等带来的叙事霸权,平台媒体在支持内容自由生产的同时,还需要承担部分内容把关、审核的责任。未来随着5G时代的到来,算力、内容生产能力的逐步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内容原创的技术判定与保护等也应该相应提升,对于算法机器生产的内容带来的影响同样需要给予高度关注。

张志安,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传播学会会长:【专业媒体智能化转型集中在智能生产、智能审核与智能交互三个维度 】

人工智能技术对信息传播业格局变化带来的影响有利有弊,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重构媒体格局,二是重塑核心资源,三是变迁传播权力,四是移动碎片传播。以上变化导致的结果中,最明显的趋势就是互联网平台媒体将迅速崛起,平台媒体拥有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基于海量用户、技术创新、社会化内容生产、数据和智能技术来分发内容、精准广告和商业价值变现,平台经济将在全世界兴起,视觉传播和智能传播将成为传媒发展的主流趋势。

邵国松,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综合运用法律规制、伦理规范和技术手段,才有可能保障人工智能为新闻业所善用】

人工智能在带来新的新闻革命的同时,也给既有的伦理和法律法规带来全新挑战。伦理是个哲学问题,其难点在于如何将既有的伦理准则转化成人工智能可以识别的语言。于媒体智能化实践而言,我们迫切需要构建一套新的可以被广泛接受的伦理框架,来指导人工智能系统进行推理和决策。新闻法律法规同样面临重构问题。特别是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新闻,于使用者和监管者而言都是不透明的,且充满着不确定性。我们需要探索数据保护、算法透明化、平台监管、机器人立法等领域的新路径,确保新闻传播活动在人工智能时代依然在法律范畴内进行。再者,不少研究者强调,在研发人工智能系统时,要通过技术设计保障该系统的公平性、透明性和可责性,通过技术手段来克服算法黑箱所带来的弊端。遵循同样的技术逻辑,我们需要考虑将重要的新闻伦理和法律准则嵌套到人工智能系统中,我们称之为社会规范的技术执行。只有借助传播学、法学、伦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知识和方法,将法律规制、伦理规范和技术手段如此综合应用起来,我们才有可能保障人工智能为新闻业所善用,在符合伦理规范和法律准则的轨道上自动前行。

来源于:新京报传媒研究院

友情链接: